close

老字號食品大廠裕榮食品全面下架回收「蝦味先」,包括沒出問題的原味和辣味蝦味先等所有產品,並接受退費。圖/食藥署提供 這是一個食物與食品混亂的年代,當社會上對「品牌大廠」產生焦慮時,就代表食安法對於業者的規範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漏洞。所有看似精巧的行銷軟體術語,都比不過「良心」,也就是食品倫理,立法上絕對不可有模糊地帶,更不能因財團利益而悄悄為相關品牌漂白護航。

就拿之前雷聲大雨點小的頂新餿水油事件,身陷風暴的頂新集團當時正申請併購全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寬頻),雖然最後被ncc駁回,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公司、大品牌仍握有較大的資源做整合行銷軟體,包含運用自身的網頁或臉書粉絲團來進行公益或非公益的贊助活動,或是拋出一個如幻影般的「食安基金」來模糊視聽。

而在這個實體與虛擬通路都傾向分眾行銷軟體的商業大餅下,我們怎麼能不憂心這些食品廠及各式品牌會利用各種網路或媒體介面,配合更加精巧的業配文及美圖包裝下,再度侵害消費者「知」的權利?當我們依賴的「商品信賴度」只能依靠單一及各別的「匿名爆料」;或是這些「不良」商品看似都被下架,但實際上業者卻運用更換品牌等劣質手法再次上架,有多少人有敏感度或時間去查詢,避免上當受騙?

從「蝦味先」的過期原料看網路行銷軟體漏洞,媒體傳播的確是食安管理的一大漏洞,尤其是現今法令對網路或臉書粉絲團的直播等置入性行銷軟體政策仍有很多曖昧不明的區域,政府應站在保障人民權益的立場,建立公平的上下架機制。如成立「政府、民間與業者三方可互相制衡的審查委員會」等,並用更公開且透明的方式讓民眾可以用手機app追蹤到業者的上下游供應鍊,甚至產品履歷的時間表要更加落實,絕不可讓無良業者可鑽各式漏洞來賺黑心錢!



本文出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76987